關於腦庫的「捐腦流程及須知」,點我
臺灣腦庫連絡專線
0965-652-092
「捐贈器官」和「腦組織捐贈」不同之處是,「器捐」用於移植以賦予另一生命寶貴重生的機會,而「捐腦」則是提供醫學研究以找到改善生活和疾病治療的方法。
神經退化疾病的病程對病人及家庭而言,是漫長的艱熬,現行臨床上所能進行治療的方式寥寥無幾,唯有深入了解神經疾病的致病原理,才有可能研發出對神經退化疾病的精準治療。
腦庫的成立除了可以運用在神經罕見疾病的研究以外,特別是在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在政府公告的205種罕見疾病當中,許多疾病的症狀是以神經學的表現為主,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腦血管病變等疾病以及思覺失調症相關精神疾病等,其診斷以及治療發展也與腦組織的取得研究有關。
神經學的診斷除了依據患者表現的症狀、血液檢查及影像儀器檢測之外,病理的分析常常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透過病理組織切片還可能找出疾病病變的機制,有助發展疾病的治療。
相信腦庫的研究發展能大幅促進整體神經醫學的進步,未來必能進而提升病友的健康照護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由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率先提出成立國家級腦庫之構想,蒐集腦、脊髓、腦脊髓液、血液以及其他相關神經組織(統稱腦與神經組織),對象包括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之患者與健康民眾,追蹤個案之長期健康、病歷及檢查資料,作為神經醫學研究發展之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