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與類澱粉病研發治療的新方向 

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年老時發生腦神經退化病症,進而衍生失智、失能的患者越來越多的情形,所需要付出的照顧人力以及醫療資療也日益增加。

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年老時發生腦神經退化病症,進而衍生失智、失能的患者越來越多的情形,所需要付出的照顧人力以及醫療資療也日益增加。

對於建置以台灣人為主的腦神經組織庫收集並研究國人的腦神經組織進行研究及藥物開發,找出失智症與類澱粉病研發治療的新方向及可能預防或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實屬重要議題。

失智症與類澱粉病研發治療的新方向

臺灣腦庫協會與臺大醫學院、臺大醫院及台灣神經學學會於4月29日上午共同舉辦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針對失智症與類澱粉病研發與治療新方向進行學術交流研討。圖:臺灣腦庫協會

活動紀實

推動建立臺灣腦庫的一步

「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由本協會理事長謝松蒼醫師開場,邀請目前在美國黃金生教授及張克平醫師,進行遠距視訊同步於線上參與研討和分享實務經驗。座長則由李立仁教授、趙啟超醫師以及王培寧教授分別擔任主持。4月29日適逢勞動節連假,除了感謝現場前來參與和支持的好朋友們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 司徒惠康院長特以書面表達對腦庫協會的關心與支持。我們榮幸能夠邀請到臺灣大學 張上淳副校長、立法院 邱泰源立法委員、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劉玉菁副司長、台灣神經學學會林永煬理事長 以及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黃玉春理事長 出席致詞

研討會的第一位講者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病理部的黃金生教授(Eric Huang)。黃教授是現任的美國神經病理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pathologists)的會長,他介紹了導致額顳葉失智症的一個重要基因Progranulin, GRN,腦庫中的腦組織資源就發揮了重大關鍵的作用。黃教授的團隊分析組織切片中的神經細胞、星狀細胞與微膠細胞的特徵,並作特定細胞的轉錄組分析(transcriptome analysis),發現微膠細胞與星狀細胞的病理變化,是導致額顳葉失智症等神經退化的關鍵,而高品質的腦組織是提供神經病理學研究的重要資源。

第二位講者是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院病理部進修的臺大醫院病理部 張克平醫師,介紹世界各地收集腦組織的醫師與研究計畫以及他的研究發現,並指出世界各地腦庫的合作與聯盟的建立,需要相當一致的收集與處理標準,也需要政府部門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腦庫不只是收集與存放腦組織,還要收集生前的健康史與基因資料,並且要讓研究者方便取得與使用。

第三位講者為台大醫院神經部 謝松蒼醫師 在週邊神經系統神經病變的研究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他介紹在臨床工作中遇見難以診斷的個案,但在神經切片中看見類澱粉的沉積,進而發現病人有甲狀腺素轉運蛋白(transthyretin, TRR)基因的突變(TTR-A97S)。擴大檢查後發現,在台灣的這類病人(家族性類澱粉神經病變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有95%帶有TTRA97S,與日本及西方報導的突變位點不同,這是台灣特有的基因型。謝教授研究團隊成功建立了小鼠動物模式,觀察其神經病理表現;更進一步地,也在發病患者後代家人中未出現症狀者,發現早期的神經病理變化。藉由神經病理檢查,類澱粉神經病變的退化進程與機制逐漸被闡明。

現場開放問題討論時,金傳春教授以公衛學者的角度,鼓勵在腦庫的運作上思考台灣特有的優勢,並建議徵求病友的家人與鄰居參與腦庫計畫。接近尾聲,最後由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王培寧教授為研討會總結。

臺灣需要腦庫、需要神經病理醫師、也需要社會大眾的大愛捐獻,期許能為神經相關的疾病找出更好的治療方法。

~王培寧教授

「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講者與主題


活動預告(已圓滿結束)


「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

歡迎醫療人員及對腦庫議題有興趣之一般民眾參與(免收報名費)。

研討會日期時間:2023 年4月29日(週六) 9-12am

實體會議地點:台大醫學院 104 講堂(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

備註:本次研討會將以Hybrid 方式進行,同步開放線上參與視訊連結將另外寄至報名信箱)

*主辦單位保留變更議程之權利,實際議程以會議當日公告為主。

20230429腦庫與神經退化研討會主辦單位保留變更議程之權利,實際議程以會議當日公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