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庫新聞資料庫|台灣神經科學聯盟成立 盼建置本土「腦庫」



台灣神經科學聯盟成立 盼建置本土「腦庫」

公視中晝新聞 2020.09.10

在全球150多國都成立「腦庫」,以過世者死後捐贈的大腦進行研究,但台灣到目前為止仍未設置。因此國內神經科學家聯手成立台灣神經科學聯盟,希望也能讓台灣的「腦庫」流程更加完備。

跟隨音樂伴奏,敲打非洲鼓,這是小腦萎縮症病友演出。腦神經病變,包含小腦萎縮、漸凍症、以及失智症等病症,目前的手術和藥物治療,大多只能延緩病情、無法根治,因此有病友,希望能在過世後「捐腦」協助研究。

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常務監事張淑惠表示,「(我的孩子)他沒有辦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可是他可以決定讓他的生命寬度,那我(孩子)願意捐獻我的腦,做為一個研究,然後讓後面的人能夠有機會找到致病的機轉。」

想捐腦的心願並不簡單。過去受限於解剖屍體等相關條例,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捐腦。但衛福部也在今年做出行政釋疑,有了彈性調整,而且醫學界多年以來要推動成立的「腦庫」,也有所進展。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陳志成表示,「病人死亡之後,要在一定的小時之內要把它(腦)取出來,那這跟現行的法規其實會有一點點衝突,我們要捐腦、要把這個腦保留下來,我們要搶時間。」

台大醫院病理部醫師張克平表示,「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50個腦庫了,大部分的先進國家都是由政府的力量在成立腦庫,我們台灣腦庫的任務是成立一個腦組織資源的共享平台,腦疾病病理的研究中心。」

和一般的器官捐贈不同之處,在於捐腦者,必須除了生前登記之外,還要定期接受檢查,過世後的使用以學術研究為主,但目前為止,就只有一個行政解釋,並沒有專法等其他法源依據。

因此台灣神經科學家成立台灣神經科學聯盟,希望能讓腦庫流程更完備,並推動精神疾病藥物、神經疾病研究和腦科技發展,也期待政府支持、造福更多患者。

腦庫新聞資料庫|台灣神經科學聯盟成立 盼建置本土「腦庫」|新聞出處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93456|影音連結 https://youtu.be/sR7vmnr7i50